人类可怕的主观性

 
从前,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,可他们看不见,只好用手摸。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。他就说:“我知道了,大象就像一个又大、又粗、又光滑的大萝卜。”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。“不对,不对,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!”他大叫起来。“你们净瞎说,大象只是根大柱子。”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。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,却嘟嚷:“唉,大象哪有那么大,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。”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。四个盲人争吵不休,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。而实际上呢?他们一个也没说对。后以“盲人摸象”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。
 
 
 
这两天家里突然感觉很冷,虽然降温了,但是按照以往惯例,家里应该能达到24度以上,于是去检查暖气,发现不热了,于是我跟老婆说:暖气不热了,地面是凉的。
 
老婆听到后说那还不赶紧联系物业?
 
我说不用联系吧,肯定又是哪个地方坏了,应该很快就好了。
 
老婆接着说谁知道呢,还是联系物业吧,说不定就咱家暖气有问题了。
 
于是我打物业电话询问,得知暖气公司零件坏了,正在配件中。
 
人类很擅长去猜测一些东西,有时候猜的准了,不会造成什么影响,可是如果猜错了,而且次数很多的话,往往会造成各种人际关系障碍、个人情绪障碍等问题,那么猜测是什么?猜测就是主观性。
 
在上述的一段对话中,都有哪些主观现象呢?
 
当我说到暖气不热了,老婆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联系物业,可能是我家的暖气有问题了,甚至是被物业误操作把我家暖气停了,这属于主观猜测。
 
当我说到很可能是暖气公司管道坏了,因为以前就会经常坏,这也是主观猜测。
 
当两种猜测被客观现实验证后,就会有一个是猜对了,有一个是猜错了,而经常性的猜对,就是大多数的主观想法被客观现实所验证,就属于很客观的分析,而如果经常猜错,那就是大多数的主观想法与客观现实不符合,就属于主观性太强,臆测成分太多。
 
上述的例子只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很小的片段,只是用作一个引子,并不代表我老婆就是一个主观性太强的人,我想如果我不做这个解释,她看到我的文章有可能回家让我好看……当然,这个猜测,完全有可能属于我的主观性臆测,具体会怎么样,你也可以主观臆测一下……
 
 
 
 
 
心理学里面有很多研究出来的效应,都是在描述人的主观性。
 
晕轮效应
人际交往中,人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,掩盖了其他特征,从而造成人认知的障碍。
 
当我们初识一个人,往往会被这个人的某些特点所迷惑,比如这个人某方面的优点吸引了你,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好,其他方面也很好。而这个人某方面的特点让你很讨厌,你就会把这个人打入冷宫,认为这个人其他方面也不好,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主观性太强导致的认知错觉。
 
而一个人到底是好还是坏,并不能由第一印象所决定,需要客观的了解这个人的各个方面,当客观的分析后,会发现所有人都有优点和缺点,会对这个人有一个更客观的真实的评价。
 
 
 
 
 
习得性无助
动物园的大象从小被一根绳子拴住,它试过无数次都挣脱不了,于是它不再尝试,等到它长大后,这根绳子早已无法控制住它,可是它仍然不会去尝试挣脱,因为它认为:它是无力挣脱这根绳子的。
 
对于人也是一样,当某方面受到较多的挫折和失败后,可能就不会再去尝试,会认为自己就是不行,这也属于主观性想法,并非客观分析,也许环境变了,能力变了,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,也许自己可以做到,但是却受到习得性无助的束缚。
 
 
 
 
 
 
孕妇效应
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,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,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,你拎个LV就发现满大街都是LV。
 
而实际上孕妇数量并没有增加,大街上的奔驰车也没有增加,拿LV包的还是那些人,这也是典型的主观现象。
 
 
 
 
 
墨菲定律
主要内容:
一、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;
二、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;
三、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;
四、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。
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: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,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,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。
 
很多人对墨菲定律有误解,并且深信不疑,就是这句: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。
 
比如担心今天迟到,结果就迟到了。
 
比如一片面包片掉在地上,涂了果酱的那面通常会着地。
 
每次到达车站的时候都恰好错过车
 
等车的时候在考虑要不要点上一支烟,犹豫了好久刚点上烟车就来了
 
每次拿伞的时候不下雨,可是下雨的时候偏偏没拿伞
 
当你不想碰到熟人的时候,就越碰到
 
一洗车就下雨
 
……
 
 
 
 
墨菲定律原话: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,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,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
 
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定律,这是一个关于概率的讨论,就像买彩票中奖很难,但是总会有人中奖,就像开车路上爆胎这样的小概率事件,总会有人赶上,可是当有些人翻译过来后,却加入了太多的主观性。
 
当你开车爆胎了,这个几率对你来说就不是千分之一,而是百分之百。可是如果从大众人群来算,几率仍然是千分之一,但是你的感受却很深,你会感觉坏事都会被你摊上。
 
曾经看过一个故事,一个孩子跟妈妈吵架,生气离家出走,在饿的头晕眼花的时候,有个好心的阿姨给她做了一顿饭,孩子非常感动,说道:如果我妈妈像你这么好就好了。
 
阿姨说:我只不过是给你做了一顿饭,你就这么感恩,你妈妈给你做了10年的饭,你却认为妈妈没有我好……一顿饭就打败了上万顿饭,一顿饭就打败了10年的养育,这就是主观性。
 
同理,一洗车就下雨,也是主观性,如果你把这一生洗车的次数记录下来,你会发现洗车后就下雨的毕竟是少数。
 
每次到了车站就会刚刚错过车,如果你计算出来每一天赶车的记录,就可以计算出到了车站刚刚错过车的几率是多少。
 
那片涂着果酱的面包,你干脆自己做个实验,随机掉落100次,就可以计算出果酱着地的几率是多少(当然如果果酱增加重量会增加着地几率)。
 
有人可能仍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:我计算过很多次,确实每次到了车站车都刚刚走。
 
那么我就会反问一句:你是否每天都是同一个时间点从家走呢?
 
如果每天都是那个时间点出门,为什么不提前3分钟呢?
 
这会引出另一个深层的更有意思的问题。
 
 
 
罗森塔尔效应
 
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。他们到一所小学,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“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”,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“优异发展可能”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。其实,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,而是随机抽取的。它是以“权威性的谎言”暗示教师,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。8个月后,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,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,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。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,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,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,称为“罗森塔尔效应”
 
教育实践也表明: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,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,经过一段时间,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、爱护和鼓励;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、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,学生更加自尊、自信、自爱、自强,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,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。相反,那些受到老师忽视、歧视的学生,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、举止、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“偏心”,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、对待自己的学习,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;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,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。
 
这个效应说明,人的主观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人(特别是孩子),而一个良性的猜测(鼓励)会让孩子越来越好,而一个恶性的猜测(指责)会让孩子越来越差。
 
有些父母可能会有疑惑:并非是我愿意指责孩子,是孩子确实做的不好呀?
 
孩子确实做的不好,这个本身也并非客观性评价,什么是好,什么是不好?是学习不好,还是体育不好,还是弹钢琴不好,还是拖延,还是不会人际社交,还是什么?我相信通过客观评价,你会发现你孩子一定不是那个“不好”的人,也许仅仅有某方面不够好,但是综合评价,才是真正的客观评价。
 
正如上述罗森塔尔的实验,当你认为孩子好,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带给他的好的感觉,孩子也会主观的认为自己很好,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 
罗森塔尔效应,是把人类的主观性,引导向一个正面的渠道,可以带来正面的结果。
 
 
 
 
 
 
主观与客观
 
孩子的主观性最强,因为他的大脑发育,以及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足,比如我孩子3岁的时候跟我玩捉迷藏,他把头埋在被子里,说藏好了。
 
他认为看不到我,我就看不到他,这就是主观性,没有经过客观验证的主观性。
 
当他慢慢长大,就不会在犯这种错误,因为他的大脑在发育,他的认识能力在增加。
 
而成年人的主观性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不成熟的表现,在很多情形下,更会衍生出心理问题或者人际障碍。
 
比如有个来访者一直在致力于成仙的道路上,也曾到我这里探访心理学能否有帮助,当然他更多的是研究道和佛的理论,只是很可惜,他找错了地方。
 
比如有个来访者认为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,沉浸在痛苦之中,这也是主观性的感受,并非客观分析的结果。
 
心理学是以科学思想为基础,在当今科学如此发达,人类可以登上月球,一颗原子弹可以消灭一座城市,如果我们还是认为七夕的晚上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约会,就未免有点可笑了,但是作为一个神话传说,作为对爱情的一个象征性的向往,还是可以的。
 
关注公众号,获得更多信息
客服中心
×

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797号